成语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字成语 > 正文

四字成语

塞下曲李白

最近更新2025-02-23四字成语1
塞下曲李白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

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6.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本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戍边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

7、 写出这首诗中工整对仗的两句话并揭示其含义: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极写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8、“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

答: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

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

9、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二 :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表现边塞寒冷之早,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中同样描写边塞寒冷的句子是: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2) 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答]“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 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答]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三:

(1)诗中塑造了怎样一个形象?(5分)

(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6分)

(3)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塑造了不畏艰苦,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写了诗人想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

(2)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