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阅读答案,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①,试用此道推。【注】①摄生客:探求养生之道的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起首两句中“变”“含”两字,化虚为实,写出了气候景象、山光水色的奇特,看似平常,却蕴含博大丰富。B.“出谷”两句承上启下,点明了游览是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同时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过渡。C.“林壑”以下四句,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辉映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忘归的意兴。D.全诗紧扣题目“湖中”两字,叙写了一天的行踪和景象,尽管时空跨度很大,但因虚实详略得宜,写得次第井然。E.全诗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诗人“愉悦”之情,洋溢在“清晖”“林壑”“蒲稗”这些脉脉含情的景物所组成的意象之中。15.诗歌的最后四句写诗人出游之后的感悟。这种感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抒发的感悟有怎样的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4.A、D A项,“化虚为实”,就是“虚写”;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D项,紧扣“湖中”不对,应是紧扣题中一个“还”字,写一天的行踪,从石壁——湖中——家中,次第井然15.答案示例:《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感悟是只有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才能获得自由的生活,才会有宁静淡泊的心境。(2分)这首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悟是,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2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