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 何时我们才能相依在西窗下共剪烛花,告诉你在巴山夜雨中我的凄凉和思念。[出自] 李商隐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泌阳)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夏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好友。感慨万千。 ①、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说是友人。 ②、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③、 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⑥、却话:从头谈起。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①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注: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在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赏析: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