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赏析
古诗文赏析
首先画面展现的背景是在广阔的大漠上,人烟稀少,没有风,远望去,只见远处只有一道烟柱垂直的升上天空,再远处,可能是作者的想象,也可能真的在一处既靠大河(黄河?)又有沙漠的地方,只见在西边远远的地平线处,在大河之上,夕阳正圆。这是一副辽阔的画面,感觉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诗歌赏析
风雪飘扬心飞絮
黯然消魂伤相聚
愿把心绪随风去
我痴我怨我无助
四句读来压韵压的很是标准,哈哈,
可是感觉却少了几分诗的意境,在我看来诗的意境主要有三部分。
其一,是人,人的品性高了,才有高瞻远瞩经天纬地的胸怀,才有细腻如水上落花的情思。
再者,是字,文章的驾驭,笔下有神不是一朝一夕三日之功便可,只有常常的沐浴在诗书之中才可有秒笔生花的功力。
最后,是景,文章本天成,秒手偶得之,处在一处天地灵秀的地方,思若泉涌,可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一首诗的意境便是他的灵魂。记得一首诗这样写
一蓑一笠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
前三句若连起读来,不过是人景叙述而已,可第四句
一人独占一江秋
一句道破,给人以极大的遐想。。
呵呵,中华文化,我们也都是知道皮毛而已。。
古诗词赏析
"泉山南望海之滨,家乐文儒里富仁。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怀章近辍枢廷杰,制锦重纡学馆人。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是苏轼歌颂家乡福建泉州物华天茂 人杰地灵。
古典诗词赏析
此篇以丽笔描绘了春日西湖美景。首句,"横湖十顷玻璃碧",写水。"十顷"写水域之宽,"十顷玻璃"化用欧阳修<<采桑子>>"十顷波平"、"无风水面琉璃滑"词意,突现了水波不兴平如镜的景观。一个"碧"字,描绘了水的清澈碧透。此句写水,同时也暗示了这是个风平浪静的好日子。"画桥百步通南北",写桥。"画桥百步"揭示了桥小而色彩斑斓,"通南北"交代了走向。"沙暖睡鸳鸯"写在风和日丽中,鸳鸯的悠然自得。取欧阳修"鸥鹭闲眠"(<<采桑子>>)的意境,此句写禽,却暗示了人的悠闲恬然的心境。"春风花草香,"写花草,此处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岸边美景。
诗歌赏析 用
①前两句说明: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节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宫苑的荒凉的凄冷。②全文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入侵到南宋宫殿,在阑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倒,形象中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
古诗词赏析文章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