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的成语
言字的成语:言之凿凿、言不由衷、言归于好、言简意赅、言谈举止。
1、言之凿凿 [ yán zhī záo záo ]
【解释】: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形容说话有根有据
2、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陵搭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自】:<<左传-隐公三年>>
【示例】: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不愿详录。
3、言归于好 [ yán guī yú hǎo ]
【解拦猛释简汪桥】: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自】:<<左传-僖公九年>>
【语法】:言归于好,汉语成语,作谓语、定语、宾语。
4、言简意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示例】: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5、言谈举止 [ yán tán jǔ zhǐ ]
【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自】: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
【示例】: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非常斯文。
言字的成语:言语道断 、言之无物、言之无物、言行不一、言之不预 。
1、言语道断 [ yán yǔ dào duàn ]
【出自】:<<缨络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解释】: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示例】:三月十八日段枣烂芹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2、言不尽意 [ yán bù jìn yì ]
【出自】:<<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解释】: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示例】:病中作词一阙,调寄<<菩历局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
3、言之无物 [ yán zhī wú wù ]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今人诋呵七子,而言之无物。"
【解释】: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现在有人诋毁七子,文章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出自】:<<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解释】:说的是一套,凳毕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口是心非。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
5、言之不预 [ yán zhī bù yù ]
【出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解释】:没有预先说明。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不要到时候说我们没有预先说明。
【示例】:否则同人当以非常手段对付,勿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