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别来无恙
biéláiwúyàng恙病。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莺莺坐夫人之侧,生问曰‘别来无恙否?’莺莺不言而心会。”(蒋)干曰公瑾~?”。★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日期 2025-03-13 阅 20逋逃之臣
būtáozhīchén逃亡的罪臣。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4惩一警百
chéngyījǐngbǎi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语出《汉书·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陛下欲剔弊防奸,~,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明史·黄道周传》
日期 2025-03-13 阅 25大智大勇
dàzhìdàyǒng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无我们很佩服他在处理此事过程中所展示的大智大勇。
日期 2025-03-13 阅 23登高望远
dēnggāowàngyuǎn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3铁板一块
tiěbǎnyīkuài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的整体。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2未风先雨
wèifēngxiānyǔ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无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2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wútiānyúshàng,wúdìyúxià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敌於前,无主於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淮南子·兵略训》
日期 2025-03-13 阅 23闲言冷语
xiányánlěngyǔ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无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3效死疆场
xiàosǐjiāngchǎng到边疆拼死报效国家。明·张居正《再乞休致疏》虽执殳荷戈,效死疆场,亦所弗避。”八旗士卒,多争先用命,~,丁口稀少。★清·昭梿《啸亭杂录·一·爱惜满州士卒》
日期 2025-03-13 阅 25心烦技痒
xīnfánjìyǎnɡ烦烦燥;技痒指某人想表现其技艺以显示于人。形容擅长及爱好某种技艺,一遇机会就急于表现的情态。晋·潘岳《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痒。”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3千金一诺
qiānjīnyīnuò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酒后一言,就果然相赠,又不惮千里送来,你员外真可谓~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
日期 2025-03-13 阅 24浅斟低唱
qiǎnzhēndīchàng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尝低唱。”这公则会阔论高谈,那里知~。★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
日期 2025-03-13 阅 23人急智生
rénjízhìshēng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智深见了,~,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
日期 2025-03-13 阅 24计无付之
jìwúfǔzhī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2举止失措
jǔzhǐshīcuò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周瑜~,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日期 2025-03-13 阅 24负气含灵
fùqìhánlíng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清·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1孤魂野鬼
gūhúnyěguǐ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钱钟书《围城》人家哪里有工夫梦见我们这种孤魂野鬼。”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0好问决疑
hàowènjuéyí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无无
日期 2025-03-13 阅 21黯晦消沉
ànhuìxiāochén指湮没消失。蒋智由《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无
日期 2025-03-13 阅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