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长往远引
chángwǎngyuǎnyǐn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明·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0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发音xiàolǐcángdāo释义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示例他把我丕的来药倒,烟生七窍,冰浸四稍,谁承望笑里藏刀,眼见的丧荒郊
日期 2025-03-19 阅 20大嗓门
大嗓門的读音大嗓門的意思,大嗓門的词语拼音"˃拼音读音:[dàsǎngmén]汉字注音:ㄉㄚˋㄙㄤˇㄇㄣˊ简繁字形:大嗓门是否常用:否“大嗓門”的意思基本解释辞典解释大嗓门dàsǎngménㄉㄚˋㄙㄤˇㄇㄣˊ比喻说话声音响亮的人。如:「他是这里出了名的大嗓
日期 2025-03-19 阅 21王子与贫儿
王子与贫儿[美国]马克·吐温,【作品提要】英国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因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互相换了位置,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变成了王子。贫儿汤姆穿着王子的衣服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却在外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和嘲讽。在好人霍顿的帮助下,爱德
日期 2025-03-19 阅 22屯毛不辨
túnmáobùbiàn比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无
日期 2025-03-19 阅 18畏影恶迹
wèiyǐngèjì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1鲜衣良马
xiānyīliángmǎ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同鲜车怒马”。宋·李昿《太平广记》卷第三一○引唐·载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无
日期 2025-03-19 阅 19年深月久
niánshēnyuèjiǔ久经岁月。指时间长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那晓得花园门年深月久,苦不甚牢,早被外边一伙人踢开了一扇。”张奇一口气吃了两三碗热酒,用脚将门一蹬,那门闩是日夜开闭,~,滑溜异常,一脚激动,便跳将出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二回
日期 2025-03-19 阅 20迁善塞违
qiānshànsāiwéi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无无
日期 2025-03-19 阅 18衾影无惭
qīnyǐngwúcán衾被子。指行为光明,问心无愧。南朝齐·刘昼《新论·慎独》故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宋史·蔡元定传》贻书训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0轻手轻脚
qīngshǒuqīngjiǎo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无她是个文静的姑娘,干什么都轻手轻脚的。
日期 2025-03-19 阅 18剑气箫心
jiànqìxiāoxīn犹剑胆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无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2见仁见智
jiànrénjiànzhì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日期 2025-03-19 阅 20决不待时
juébùdàishí指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无无
日期 2025-03-19 阅 19口不二价
kǒubùèrjià指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0朗月清风
lǎngyuèqīngfēng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无无
日期 2025-03-19 阅 19东走西顾
dōngzǒuxīgù比喻顾虑多。《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2斗粟尺布
dǒusùchǐbù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3河沙世界
héshāshìjiè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无
日期 2025-03-19 阅 21和光同尘
héguāngtóngchén和、同混合⊥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日期 2025-03-19 阅 23